前几天回到老家,五岁的外甥吃饭时,脱口而出“你个老六”。一开始我真不知道什么意思,一百度才知道原来含义居然是“为人奸诈,狡猾”等,这也让我吃了一惊。
00后”和“10后”一出生就生活在网络时代,“梗”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速度超乎人的想象。然而,近年来,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,孩子口中的“梗”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了,可见“梗”的威力之大。
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就此开展线上调查,超过83%的参与者表示发现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使用网络“烂梗”,调查还显示,参与者中认为孩子日常使用网络“烂梗”频率“较低”和“没有”的合计只占28%。调查还发现孩子喜欢使用“烂梗”的场合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:与同学交流、与家长交流、与网友交流、与亲戚朋友等长辈交流、与老师交流。甚至在考试答卷中也屡见不鲜。难以想象孩子长大以后会生活在怎样的精神世界里。
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、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日前专门撰文疾呼:“这些烂语言在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,传递着不良的价值取向。”携带恶俗、低级趣味基因的“烂梗”,对三观尚未完全成形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杀伤力,对此,全社会不能不抱以警惕的态度。
网络是“烂梗”的最主要传播渠道,但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,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入所有人的生活。所以,想通过“断网”杜绝这一现象的方法并不可取。既然如此,如何尽量避免“烂梗”毒害孩子身心健康?
首先,需要查找源头。短视频和同龄人是“烂梗”传播的最快捷途径。网络博主通过“烂梗”进行引流,追逐经济利益。因此平台应确保落实法律法规的网络空间管理举措,加上监管。
其次,身为家长要自觉得限制接触和使用这些“烂梗”。孩子处于模仿阶段,家长以身作则,对于遏制这一现象具有积极作用。
最后,要建立文明用语的社会环境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,面对“烂梗”,最需要关注的是引导孩子树立规范语言意识。从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规律上看,网络‘烂梗’,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正常使用规范语言,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建立规范语言意识,提高使用规范语言的能力,这个问题能解决好的话就不必过于担心‘烂梗’的侵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