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热下寒”,顾名思义,说的就是上半身呈现出热象,如口腔溃疡、咽喉痛、眼干、长痘等症状;下半身则表现为膝盖/关节发冷、大便不成形、容易腹泻、痛经等寒性症状。
《景岳全书》中记载:“寒从中生,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,即是虚火,假热之谓也”。虚火重,并非身体里的火太多,反而是身体里的阳气不足,导致“阳虚热浮”的情况。因为中医所说的“阳”具有固守的力量,阳虚就指体内固守潜藏之力不够,阳气就会向上浮动,造成“上火”的假象。所以寒热错杂、上热下寒的症状就是这种体质的最大特点。
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
1、上部勤劳下部懒
这句话说的其实是我们现在都市人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,尤其是城市里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,工作时间里只是动脑,动眼睛,动嘴巴,还有动动手。每天坐在办公室,一坐就是9~10小时,午休也坐着,晚上回家继续坐或躺。
长此以往,阳气都往上面跑到,就表现为上焦容易出现上火,比如长痘痘、反复口腔溃疡不愈,容易心烦;下面因为长时间久坐,血运不畅,出现宫寒肢冷、痛经、拉肚子、关节痹痛等情况。
2、中焦受阻
由于上下部的影响,处于中间尴尬位置的脾胃,就会出现气机升降失常,运作不畅的情况,因此腹胀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也经常发生。不仅如此,人们吃喝不节,缺乏运动,也加重脾胃的负担,形成一系列的问题。
如何调理“上热下寒”?
盛主任认为,“上热下寒”的体质,调理起来比较复杂,简单的温补或清热没有办法同时解决上火与寒凉并存的问题,所以在调理上应侧重三个方面:
1、上缓下动
指的是“勤劳”的上半身,要掌握好节奏,注重劳逸结合,精神过分紧张、工作节奏快的人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。休息时间应该多动动腿,走一走;周末时间应该保持运动的习惯。一般情况下,每周至少应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,运动时间可以碎片化。鼓励动起来,其实是让阳气有一个上下的交流沟通,而不是堵在中焦,停滞在上半部分。
2、顾护中焦脾胃
顾护脾胃,最重要的是饮食有节、营养均衡。不要大吃大喝和偏重厚甘油腻辛香,多吃蔬果、适量五谷和肉类。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士,坐着办公的时间的确会比较长,可以喝些理气的茶饮,在这里推荐一个茶饮方:陈皮玫瑰花茶:陈皮2克、玫瑰花5朵、大麦2克,泡茶饮,有助健脾理气、疏肝解郁。
3、扶阳祛寒湿
前面也说到,这种症状是由于阳气虚浮导致,那么就要阳气拉回到原来的位置——肾。简单的方法一个是多晒晒太阳,从温暖的阳光中吸取阳气,让肢体温暖起来;另一个就是多泡脚,让温暖之气从脚底向上,促使全身之“气”上下循环、交流起来,驱除停滞的寒湿之气。在这里推荐一个泡脚方:肉桂20克、艾草10克。
而在对应的治疗上,医生也会根据上面的治疗方法,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药物配伍,精准调治。
其实,在日积月累的饮食、生活习惯、社会环境、心理压力等的影响下,每个人的体质都会是错综复杂的。“上热下寒”只是某一类人的体质概括,实际上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所偏重,比如这个人“上热”多一些,那个人“下寒”更盛一些,而另一个人还伴有血瘀的情况。所以过于复杂的体质,自己调理不来,就需要医生帮助调节。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病理表现、寒热的多少,才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案,这样效果才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