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头条上”,看到一位作者奇怪地说: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错误的命题!大家知道生产力三要素:第一生产者即是人;第二生产工具;第三是生产关系。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’命题犯常识性错误,因为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,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,没有人就没有科学技术。”(请看下面的截图)
我觉得,这位作者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逻辑既古怪,又难以理解。不过,对于他的这种古怪逻辑,我也谈一谈我对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看法。
首先,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对。
这位作者说,第一生产是人,第二生产是生产工具,第三生产是生产关系。他觉得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犯常识性错误的原因是,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,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,没有人就没有科学技术。可以看出,这位作者对于生产力的理解,只是从生产力的表面顺序去理解,而没有从实质性的层面去理解!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他的这段逻辑混乱,前面说的跟后面说的不在同一个层面上。其用意,就是否定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这一科学论断!
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这一科学论述,是改革开放的总计师邓公,在马克思、列宁主义有关科技论述的基础上,针对世界科技发展形势和我国科技发展任务,于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,重申了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”的这一马、列主义观点。1988年,邓公又创造性地提出了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这一科学论断,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!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,成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!
下面,来说一说这位作者混淆是非的逻辑。这位作者把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含义,瞎扯到劳动第一是人,第二是工具,第三是关系上面去了。这是故意转移话题,否定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这一科学论断!
邓公说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意思是,在生产上,要重视科学技术,要利用科学技术。事实上,在生产上确实需要科学技术,光靠蛮干是不行的!
比如在农业生产上,不论怎么管理,农作物都要遭到病虫的危害,造成减产甚至绝收。农民迫切盼望是的,有药物能够将病虫害消灭。而在多年前,科研人员在研究“1605”杀虫剂时,呕心沥血,刻苦钻研,反复实验了1605次,终于才把这种杀虫剂研究成功,因此将这种杀虫剂定名为“1605”。还有杀虫剂“1059”,也是科研人员经过1059次,才把这种杀虫剂研制成功。这些杀虫剂研制成功后,对于棉花等农作物上面的顽固性害虫,有强烈的杀灭作用。这是不是科技的力量?离开了科技能行吗?
又比如在工业上,以前在生产一种机器时,每一道工序都是靠人手去完成的。然而现在,同样还是生产那种机器,就不需要那么多人靠手工去完成,而是智能化流水线生产。这说明了什么呢?难道不是科技的力量吗?科学技术在生产上没有起作用吗?
由此可见,在生产上,科学技术是多么的重要!离开了科学技术,就会使生产落后,效益低下。搞科研的人,不光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,还要有聪明的头脑,才能搞出科究成果来。而科学技术,是经过科研工作者艰辛的反复工作才产生的结果,并不是凭空出世那么简单!
实际上,生产是生产,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,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,不能混为一潭。只有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当中去,才能节省劳力,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