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有人跟我一样,喝酒喝了多年却还是不知道粮食酒是如何从粮食变成液体的,都说酒是蒸馏出来的,不懂化学知识,听了很多次“蒸馏”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在干什么。今天,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下,我们喝的液体酒到底是如何“蒸馏”出来的,蒸馏的科学操作又是什么。
什么是蒸馏?
在正常的大气压下,水的沸点是100℃,酒精的沸点是78.3℃。将粮食和酒曲的混杂物——酒醅,加热至两种温度之间时,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酒精,也就是酒精蒸汽。这些酒精是在上一步粮食加曲发酵的时候就产生的,但靠发酵产生的酒精度数很低,为了提高酒精含量(度数),就要经过蒸馏操作。将这些蒸汽收入管道并进行冷凝,就会形成液体酒精,这就是基酒,或称原酒,度数一般比较高。
在加热过程中,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,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含大量酒精的液体,也就是酒液。不同批次的原酒其质量、风格都不相同,需要分批存放。
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、杂质含量少的酒液。后来用来勾调成我们所喝的蒸馏酒。在蒸馏的过程中,原汁酒液中的酒精被蒸馏出来予以收集,并控制酒精的浓度。并且原汁酒中的味素也一起被蒸馏,从而使蒸馏的酒品种带有独特的芳香和口味,所以不同的基酒也有不同的口感。
放在酒的蒸馏过程中,也是一样的装置。
其实,蒸馏原理无论是传统工艺酿酒还是新工艺酿酒,其蒸馏原理都是一样的:都是把酒醅加热变成酒蒸汽最后冷却成酒的过程。完成这个操作的过程称为蒸馏。
蒸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,即开始阶段、中间阶段和后期阶段,每个阶段所接酒的度数都不一样。
第一阶段:蒸馏温度在78.3℃以下,所接的酒称为酒头。投粮100斤掐酒头0.5斤,以此类推。酒头内的低分杂醇油、低级脂肪酸脂、醛等含量较多,有一定香气,但是杂味比较重、暴燥味重,对人有一定的伤害,一般单独接出来存放处理。第一阶段应该采用大火,把酒头蒸馏出来。
第二阶段:蒸馏温度在78.3℃-95℃之间,所接的酒属于正流酒,也是理想的酒身酒。其主要成分是酒精。酒的度数在50-75度左右。此可分度数摘取。第二阶段火力要平稳、关闭鼓风机,缓气蒸馏,勿要火急。
实践证明,慢火蒸馏酒中酯含量高于快火蒸馏的2%,而且蒸馏效率也高于快火蒸馏10%左右,因慢火蒸馏,蒸汽压力低,上汽均匀,从而使酒内香味成分被水蒸气拖带于酒中,使酒的香味成分含量高,酒的质量也较优。
第三阶段:蒸馏温度在100℃左右,所接的酒称为酒尾,酒尾中乳酸及其脂类比酒头和正流酒身含量高几倍,还含有亚油酸乙酯、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脂和比较多的杂醇油,酒味杂且苦涩,也应该单独接出处理。第三阶段火要大、猛、急,因酒尾含有高沸点物质只有大气追尾才能蒸出。
一般头尾如果蒸馏的不理想,比如火烧得太大,将酒糟烧糊了,从而导致酿出来的酒有糊锅味,或者因操作不当而导致酒醅酸味太重,蒸馏出来的中低度白酒酸味重,这些时候,就要进行二次蒸馏。酒是不介意多蒸几次的。
注意,在蒸馏过程中,温度与乙醇浓度会影响馏出物种类与数量。比如酒头中含有较多的酯、高级醇、醛、酸、甲醇等,使得酒头香,辣味大;酒身比较协调;酒尾中的酸特别是乳酸较多,酒尾甜,但杂味大。所以蒸酒时,一般将原酒的馏分分为酒头、前段、中段、尾段、尾酒、尾水等,分段摘酒,这不同段的酒都可以当做基酒,像酱酒就分为7次取酒,7轮的酒通过独特的混合和贮存形成最终的酱酒。
这就是蒸馏取酒的过程,简单来说就是把粮食和酒曲的混合物加热,收集到的蒸汽,冷却后就变成了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