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样的语言最有魅力?什么样的语言最能让观众尖叫?
鬼谷子说:“言有象,事有比。其有象比,以观其次。象者,象其事;比者,比其辞也。以无形求有声。”
意思就是,语言可以有模拟的形象,事物一定有可供类比的先例。有了象征和类比,就可以从中观察对方下一步的言行意图。
所谓“象”,便是用语言象征所要表达的某种事物;所谓“比”,便是用言辞反映可供类比的先例。
利用象比手法,可于无形中得到有声的言辞回应(这句话需要细细品味,反复琢磨)
在这里,鬼谷子提出了象比原则。
鬼谷子认为最有说服力和最有魅力的语言必须具有象和比。象与比,是鬼谷先生独创的名词。
象是一幅图像,就是说话的人,所说的任何事情,像放映一个大片,要讲出画面,使听者听到声音,闻到气味,感同身受。
比是比喻、打比方、讲故事、举例子。人在看见了画面之后,就一定有所感触。就把脑子里储存的资料搬出来,一一比照,于是产生一种理解。
用大家都熟悉和了解的事物来比拟那些抽象难懂的道理和理论,比如母爱像太阳。母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,但太阳是每个人都看得见的日常具象,这样一比大家都明白了。
鬼谷子说:“欲开情者,象而比之,言有象,事有比。”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富有图像感,又能深入浅出打比方、举例子,必定独具感染力,让对方身临其境,从而能够快速打开和调动听众的情绪。
如果你的演说能达到这种境界,即使台下坐着你的竞争对手,我想他也会情不自禁地为你鼓掌叫好。
我们在说话时如何才能增强画面感呢?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言语描述一件事时,想象自己的眼睛是一台摄像机,逼真地描述场景,尽可能地让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真实可感,就像一盘大餐,色香味俱全。比如王维,人称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
的确如此,他的诗句细节生动,画面极强。大家看下《山居秋暝》这首诗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
在这首诗中,我们好像感受到了雨后的清新,看见了松间的明月,石上的泉水潺潺,以及拨开竹林走出来一群笑声如银铃般的洗衣女郎……这就是画面感,用语言文字来编织一幅画,让听众身临其境、陶醉其中。
关于鬼谷子说的“事有比”,就是用打比方、讲故事、举例子的修辞来阐述事情和道理。什么是打比方?即通过比喻等修辞方法来描述事物特点的办法。
善于打比方的人具有超出常人的观察力和联想力,他能够在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,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,从而给人醍醐灌顶、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有一年,赵国要去攻伐燕国。苏代就是 苏秦的弟弟,要说服赵王撤兵。见赵王以后,他说这样一句话。他说:“大王,我从燕国到赵国来,过易水,看见一个河蚌来到河边,把贝壳打开,想晒太阳。突然来了一个鹤,要啄河蚌的肉,那河蚌就壳一合把鹤的嘴给夹住了。
鹤说,今日不下雨,明日不下雨,三天之后这里就有只死蚌。蚌说,我今天不放开你的嘴,明天我还不放开,三天之后这里就有只死鹤。这时候一个渔人就来了,就把这个河蚌和这只鹤一起就捉走了。”
然后他对赵王说:“赵王啊,如果赵国和燕国一直在打,打到最后,精疲力竭的时候,那秦国就坐收渔翁之利了。你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吗?”
赵王说:“哎哟,我明白了,那我赶快撤兵回来吧!”你看,苏代只是打了一个比方,就说服赵王撤兵了。
苏代跟随哥哥苏秦的合纵道路继续前进,取得很大的成就。他所用的正是鬼谷子留给苏秦的学问,经过一番刻苦钻研,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。
他的言论充满画面和比喻,越是复杂的道理越是打比方,这样更能一针见血、一语道破。这正是大师风范。
真正的大师最擅长打比方,这是只有少数人才懂的讲话智慧。在现代学术界,我们经常看见有专家把人人都懂的道理说得大家都不懂,这叫老学究;少数人才能把大家不懂的道理说得3岁孩子都能懂,这样的人才是大师。
比方佛祖、基督耶稣,他们给大家传经布道从来不讲晦涩的道理,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和小故事来表现高深莫测的道理。
有个人骂如来佛祖。骂了很多,如来都不吭声。骂完了,如来问你骂完了?他说骂完了。
如来再问:“如果你给别人送礼物,别人不要,那礼物是谁的?”
这人说:“那礼物我可以拿走,还是我自己的。”
如来又问:“你骂我半天,如果我不接受,那这个东西是谁的?”
你看佛陀说话牛不牛?骂人不带一个脏字,而且妙不可言!
无论你的想法多好,必须记住——把道理讲明白,这是第一位。教育人的大道理很少有人喜欢,可以说没有人喜欢被教育,但每个人都需要有人提醒。
员工也是,员工不喜欢被管理,但员工需要教育和引领,这就是方法。如何用教化、布道来代替管理。
管理是管事的,领导是领人的。人在一起不叫做团队,心在一起才叫做团队。怎样把心放在一起,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进行心与心的沟通。
如何才能让心与心沟通更好地进行?那就需要领导者充分利用“象比原则”来说服人心,调动众人的情感和情绪。
“象比原则”,这是古今中外演说大师秘而不宣的独门秘诀。在这里,鬼谷子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,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就真是太“暴殄天物”了!
从此以后,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以及日常谈话中,多加尝试运用“象比原则”,可有效增强自己言语的画面感和生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