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西施舌”的名字来源,其实还有很多的版本。但无论是哪个版本,都与西施有着相关的说法。
相传在春秋时期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消灭吴国之后,想把西施接回国。但越王的王后却怕西施回国后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。所以,便想到一个办法,在西施的背上绑了一块巨大石头,然后将她沉入了海底。从此,西施含冤化为了一种贝壳类的海产品,并且一直吐着舌头好像在诉说着什么。于是,人们就给这种贝类起了个叫做“西施舌”的名字。
而从此以后,“西施舌”也就在东部沿海一带年年繁殖下去,成为了沿海地区人们餐桌上非常重要的美食。而在青岛地区,它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地区的沿海滩涂。
而在味道上,它主要以“鲜”和“嫩”最为突出。甚至还有人将它与海参,鲍鱼齐名,作为“海中三珍”之一。并且也是胶东菜系中的招牌菜,来青岛的人都要慕名来尝一尝鲜。
只不过青城也只是听说, 并没有真正的品尝到。
这是为什么呢?
1,近几年以来,由于“西施舌”的产量减少,所以当地的渔业部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。所以,市面上卖的也就少了。
2,挖西施舌是个技术活。
“碾子”是挖西施舌最为合适的工具,但一般人可拉不动,得有力气的大老爷们。并且它的皮相当薄,稍微用劲大一点,壳就破了。壳破了,肯定就不值钱了呗!
所以,近几年来,市面上很少见到真正来自海洋捕捞的“西施舌”,即使有也是价格相当的昂贵。但是,勤劳的青岛人却进行了“西施舌”的养殖。虽然没有海捕的那样鲜美肥嫩,但却也是十分好吃。
我们光在这说西施舌这样那样,却忽略了它作为一种美食对于“吃”的基本属性。
“西施舌”该怎么吃呢?
梁实秋在《忆青岛》中就有过对于“西施舌”吃法的描述:
“西施舌不但味鲜,名字也起得妙,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,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,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,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,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。以清汤汆煮为上,不宜油煎爆炒。”
在梁实秋笔下,那块洁白细嫩的小肉其实就是将西施舌的裙边去掉后,所特意留出来的那块最精华的肉质,并且带着“小舌头”。
用这块肉做成汤,味道极为鲜美,甚至都不需要再额外的添加什么调味品。
据说唐玄宗游山玩水到崂山的时候,就品尝过这道用“西施舌”做成的汤。而这道汤爽滑,细腻的口感,以及鲜美的味道,使唐玄宗赞不绝口,从而赢得了“天下第一鲜”的美誉。
或者是将其肉质部分和青菜混合在一起炒着吃,这也是很好吃的哦!
另外,借着夏天烧烤的风,我们将它加入粉丝,蒜蓉,和烤粉丝扇贝,或者粉丝生蚝那样烤着吃,这味道更是鲜美无敌了。
小伙伴们,你们吃过这种叫做“西施舌”的美味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