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通动力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软件外包公司,近年来营收稳定增长,人员规模迅速扩张,员工人数与第一大软件外包公司,中软国际,并驾齐驱,预计今年人员规模将超过10万人。
软通动力14年从美股退市后,曾三次想借壳在A股上市,却以失败告终。最终在22年3月登陆创业板,募集资金46.3亿元。
除了近17%的募资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,35亿元的募资中,占比最大的是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,拟投入资金约20亿元。
所谓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,说白了就是建房子。
作为一个外行人,不是很明白,一个“卖人头”的外包公司,拿那么多钱建房子是什么原因呢?
为什么说软通动力是一个卖人头的公司?
2018年至2020年,软通动力的工作量法下实现的收入分别为77.04亿元、101.65亿元和124.27亿元,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95%。
是不是可以认为,软通动力95%的营收是人力外包模式,也就是卖人头的收入。
而卖人头的业务模式,主要的成本就是人员“买入”成本,即支付人员薪资的成本。
2018年至2020年主营业成本中员工薪酬分别占91.06%、91.88%和94.14%。
在人员“买入”“卖出”之间,软通动力抽成多少呢?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好奇的。
据一份媒体文章计算,软通外包要从甲方爸爸(通讯行业)给付的费用中抽走34%。相当于外包员工到手的薪酬“打了6.6折”。
互联网行业如阿里、腾讯、百度等,软通动力外包员工到手薪酬约为7折。
看来还是互联网行业的员工比通讯行业的受待见。
2018-2020年软通动力来源于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1.35%、21.26%、21.82%,低于软通动力来源于通信设备、金融、高科技制造等其他行业的毛利率。
这也说明了软通动力在互联网行业支付的人员工资较高,使得毛利率偏低。
由于“卖人头”的外包业务的模式,以及员工基数的增加,软通动力近年来面对的员工薪酬方面的诉讼也在不断增加。
2021年报告期内,软通动力共发生108起劳动争议纠纷(含劳动仲裁和诉讼),要求软通动力支付工资及补偿金等,该等员工向软通动力诉请的赔偿或补偿金额总计为1488.35万元